新乡新飞冰箱厂_新乡新飞冰箱厂地址

       大家好,我是小编,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新乡新飞冰箱厂的问题。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,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,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
1.新 飞 冰箱最早是那年生产的

2.深度解析:新飞破产的深层次原因

新乡新飞冰箱厂_新乡新飞冰箱厂地址

新 飞 冰箱最早是那年生产的

       以下是复制内容,供参考:

       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创建于1958的小型地方军工企业——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。1983年,接任这家小厂的厂长为了在困境中求生存,选择了上马白色家用电器项目作为企业的转型之路。

       1984年新飞冰箱项目正式在国家轻工业部立项,1985年从意大利飞利浦公司引进现代化冰箱生产线,1986年一条年产1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线投产,第一台电冰箱于1986年11月8日下线。以“新乡-飞利浦”品牌进入市场销售。为在品牌如林的冰箱市场争得一席之地,并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。公司决定将“新乡-飞利浦”简化为“新飞”,对这个“新”字可理解为新乡、新产品、万象更新等;而“飞”字,既有飞翔、高飞的含义,还可以理解成为飞出国门,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等。

深度解析:新飞破产的深层次原因

       新飞电器虽然是新乡有名的大厂,还是国有企业,但在国有企业里评价还是比较低的,工资1200,不过他们厂里工作时间不是很固定,有时候很忙,有时候一个月也干不了多少天,也就是你的工资也不是那么固定,建议慎重考虑一下。

       深度解析:新飞破产的深层次原因

        Longsea

        6月28日,河南新飞电器、家电、制冷器具公司100%的股权落锤成交,成交价4.55亿。而新飞电器名下部分土地、房产及建筑,于7月5日开始拍卖。

        曾经比肩海尔的新飞冰箱,从此尘封历史。

       十年辉煌,一朝陨落

       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军工工厂——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。创始人刘炳银1983年接任这家小厂厂长时,企业已累积亏损70多万元。上任后的刘炳银将工厂的解困之路,瞄准了受大城市欢迎的电冰箱。1986年,刘炳银将一条意大利飞利浦电冰箱生产线引进,开始生产“新乡飞利浦”冰箱,新飞品牌从此诞生。

        两年后,到1988年时,新飞冰箱销售收入、利税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人均创利税四项指标均居新乡市首位。

        1990年5月,刘炳银也曾怒砸400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,质量意识开始在新飞人心中发芽、生长,新飞也开启了十年的辉煌。

        1996年前后,新飞达到顶峰。那一年,新飞开始实行工资改革,大部分工人的工资都涨到了1000至1400元。而当时新乡市平均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。

       外资接手,新飞动荡开始

        据公开资料显示,1994年政府牵头引入新加坡丰隆与新飞集团一同组成了新飞电器,其中新飞集团持股49%,新加坡丰隆电器私人有限公司持股45%、新加坡豫新电器有限公司持股6%,新飞集团仍然掌握着话语权。

        2005年,国企改制,新乡市政府将其持有的39%的国有股份转让给新加坡丰隆,加之早前收购了新加坡豫新电器有限公司持有的新飞电器6%的股份,新加坡丰隆成为了新飞电器持股90%的大股东,成为新飞电器新的话事人。

        据知情人透露,当时新飞创始人刘炳银非常反对这项重组,但最终无果。刘炳银虽然还掌握着新飞电器的经营权,但势均力敌的股权结构,让他在运营策略上越发掣肘。据媒体报道,刘炳银曾表示,有两次他认为难得的发展机遇,都因为董事会的反对而作罢。

        新飞市场的衰落从2012年已经开始。这一年,新飞冰箱销量同比下滑37%,市场份额开始连年下跌,并于2014年跌出前十;这一年,新飞电器的标志也从老鹰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。外部的变化揭示出内部深层次的矛盾。当年5月份,新飞电器出现大规模停产,涉及新乡三个生产基地的大部分生产线,其中产能200万台的新飞冰箱一部工厂关闭,与生产二部合并。

        外资入住原本是好事,为何演变为滑铁卢了呢?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文化困境,才是新飞衰落的真正原因

        新加坡丰隆集团创立于1963年,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业投资 发展商 和标竿企业,也是世界跨国性的集房地产、银行与金融服务、酒店等综合类的企业集团。公开资料显示,丰隆在家电行业没有任何经验。有评论认为,丰隆收购新飞的目的在于卖出新飞电器,获得投资性收益,并不是认认真真的经营。实际上,在丰隆掌控期间,曾多次传出卖出新飞电器的消息,但由于要价过高作罢。

        成为外资公司后,员工首先感到的是频繁的人事变动。

        2000年刘炳银因胃癌在广州病逝。一年之后,一直被视为刘炳银接班人的新飞电器总经理李根被换掉,新加坡方面的张冬贵接管新飞电器。之后丰隆集团连续空降400多名高管,新飞电器中高层被大换血。之后张冬贵的突然辞职,新飞又开始了又一轮人事变动。

        中高层的频繁变动带来的是战略的不断调整,管理方式的变化,员工的思想波动极大,凝聚力无从谈起。

        除此之外,在丰隆经营的过程之中,中方与资方在经营方向上的矛盾也一直存在。资料显示,自2006年国企改制算起,在12年的时间里没有涨过工资。员工的待遇远远落后于周边的企业。

        资方接管后带来管理方式、经营理念、市场策略和战略方向等等,与新飞已经形成的文化相冲突,都给员工来了极大的不适应,形成了难解的文化困境。

       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。但许多研究表明,从并购后的长期经营绩效来看,中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是相当低的。有统计数据表明,并购成功的比例不超过20%,也有的统计结果是在50%左右。新飞易主后,理应进行相应的文化变革,以调动员工积极性,让新的文化助力新战略。不幸的是,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。新飞的衰落实质上是文化变革的失败。

        新飞被并购后的的文化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        第一、并购双方具有不相容的组织文化,具体体现在价值观、管理风格、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异,同时并购以及整合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,不能化解组织文化的冲突,导致双方组织文化难以有效整合。严重时出现过员工大规模罢工事件。

        第二、并购后缺乏有效的整合计划设计和执行,整合过程中管理和控制失当。

        第三,并购前后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短期财务利益上,没有充分考虑和利用“人的因素”,譬如有效的领导与高层推动,获得员工对组织的承诺,投入专业人才,有效沟通等方面。

       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海尔。

        海尔集团先后在全国并购了几十家企业,在并购这些企业的过程中,海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整合的作用,第一步总是“克隆”海尔文化及管理模式,使海尔的企业文化扎下根来,使被并购企业了解、适应直至自觉按照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思考和行动,与海尔集团真正融为一体。例如,在并购原青岛红星电器厂时,对于这家曾是全国三大洗衣机厂、但在1995年7月并购前已负债率高达144%、资不抵债1.33亿元、拥有3500名职工的大型企业,海尔只是派去了3名企业文化中心管理人员,通过输入海尔文化及管理模式,仅3个月就使红星电器厂扭亏为盈,半年盈利50多万元,显示出“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”的巨大潜力。

       无数事实表明,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变革的成功与否,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败,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
        conta?)\

       好了,关于“新乡新飞冰箱厂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“新乡新飞冰箱厂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